——中国水产学会助力诸暨珍珠产业转型发展侧记
为进一步推进绍兴市诸暨市珍珠产业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中国水产学会、绍兴市科协、诸暨市人民政府于8月10-12日在诸暨市举办中国珍珠产业生态养殖发展研讨会暨院士专家诸暨行活动,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等10余位专家和绍兴市60家珍珠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珍珠生态绿色养殖新模式。
一、诸暨市珍珠产业发展概况
珍珠养殖是诸暨市传统农业中的支柱产业,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73%,已形成完整的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拥有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超过1000吨,销售额超5000万元珍珠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8家,珍珠小镇山下湖镇三分之二人口从事珍珠行业,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但绝对高产的背后却是珍珠品质不高、附加值低的尴尬局面,有数据显示,中国珍珠产量占据全球95%以上,产值却仅占10%。同时,由于传统养殖模式高能耗、高污染,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出“禁养令”,珍珠养殖面积和产量大大降低。2017年以来诸暨以剿灭V类水体为契机,全域推进分类整治和养殖尾水治理,养殖规模从2.5万亩锐减至1.05万亩,珍珠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
(视频:2017年4月16日新闻联播:浙江诸暨:治水倒逼珍珠产业转型升级,https://v.qq.com/x/page/t03944sdot5.html)
二、专家对珍珠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建议
面对传统养殖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如何提高淡水珍珠产值,扭转量大质低的不利发展形式,推动珍珠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本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与会专家分别从育珠蚌选育、养殖、新品种引进、珍珠加工、减污处理技术等方面做专题报告,提出许多宝贵建议。麦康森院士强调,目前我国珍珠产业粗放型、低水平、不规范、不科学养殖加剧了环境污染。建议摒弃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发展珍珠养殖的传统模式,推动珍珠养殖从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价值、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生态养殖、绿色发展”是振兴我国珍珠产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麦康森院士提出,根据珍珠品质要求,开展饲料调控,完成营养液自动化精准投喂或将是减少水体污染、提升珍珠品质的有益探索。
下午,专家们考察了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与企业负责人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珍珠生态化养殖、珍珠深加工、养殖尾水处理等方面深入交流,并重点调研了自动化管网养殖技术,就后续加强合作达成意向。
三、中国水产学会助力产业发展的经验模式
近年来,中国水产学会通过共建合作平台、强化学术引领、汇聚智库思想,提供科技决策咨询、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攻关、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服务,积极探索“全国学会+地方政府+地方科协+地方学会+科研院所专家+企业”的助力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浙江宁波、绍兴、福建宁德等地设立10余个学会服务站,形成《创新驱动助力地方农渔业经济发展案例汇编》,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活动期间,中国水产学会以承担的2018年度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发挥水产智库优势,创新科技供给模式”为依托,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创新形成了以专家顾问团和试点项目相结合建立学会服务站的工作模式,即分别与诸暨市政府签署学会服务站建设协议、与湖州师范学院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工作站,作为诸暨珍珠产业绿色发展的智囊团和学会服务珍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常设平台。合作内容包括为诸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咨询、帮助诸暨构建现代珍珠产业体系、实施珍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专项研究、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珍珠知识更新和珍珠技术培训、举办水环境保护宣传及科普教育活动等,以“智慧大脑”助力“小珍珠实现大梦想”,将对诸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创新服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