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以“守正精华,融合共进——感染病全周期防治创新实践”为主题,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特邀36位专家作报告。来自全国温病学、中医疫病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学者近300人线下参会,会议同步线上直播,80万人次观看。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医疫病学交叉学科阶段性标志成果”发布仪式,展现了中医疫病学交叉学科在经典传承、技术创新与平台构建等关键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伏邪理论—为现代临床提供独特的病因学新视角与治疗策略”为主题作报告,为临床提供了伏邪理论的病因学新视角和治疗策略。岐黄学者王伟以“证候与治法创新”为题,展示了系统的证候与治法创新研究思路及成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以“基孔肯雅热的临床处置”为题,介绍了基孔肯雅热的感染特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赵屹以“中医药科学大数据平台研究”为题,介绍了中医药科学大数据平台及其相关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忠德以“中西合璧・破局新解——感染病救治的临床实践”为题,结合感染病救治的中西医实践,为中西医融合、全生命周期参与提供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感染病理论与临床新进展分论坛注重感染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与会专家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应用,分别围绕肺结节、颌骨炎性坏死、慢阻肺、真菌感染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系统论述了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并发症、后遗症等方面的诊疗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儿童健康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哮喘、儿童性早熟、儿童流感病毒感染、儿童抽动症、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临床常见病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思路和临床实践作学术报告,为儿科常见病的治疗提供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范式。
感染与多学科交叉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以人工智能及其在中医药临床诊疗与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从流感感染机制不断认识到中西药主动防治的实践和思考、从生命间质流体和中药超组装体探索中医药机制研究、基于秀丽隐杆线虫肠漏症模型探讨中药治疗胃肠积热的作用机制等为主题展开报告,内容涉及计算科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并对中医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融合创新等。
青年学者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展示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发展中医药的坚定信念与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担当。
同期组织了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会议及党的工作小组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以“中医道术全人传承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讲党课。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
8月16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以“守正精华,融合共进——感染病全周期防治创新实践”为主题,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特邀36位专家作报告。来自全国温病学、中医疫病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学者近300人线下参会,会议同步线上直播,80万人次观看。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医疫病学交叉学科阶段性标志成果”发布仪式,展现了中医疫病学交叉学科在经典传承、技术创新与平台构建等关键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伏邪理论—为现代临床提供独特的病因学新视角与治疗策略”为主题作报告,为临床提供了伏邪理论的病因学新视角和治疗策略。岐黄学者王伟以“证候与治法创新”为题,展示了系统的证候与治法创新研究思路及成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以“基孔肯雅热的临床处置”为题,介绍了基孔肯雅热的感染特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赵屹以“中医药科学大数据平台研究”为题,介绍了中医药科学大数据平台及其相关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张忠德以“中西合璧・破局新解——感染病救治的临床实践”为题,结合感染病救治的中西医实践,为中西医融合、全生命周期参与提供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感染病理论与临床新进展分论坛注重感染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与会专家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应用,分别围绕肺结节、颌骨炎性坏死、慢阻肺、真菌感染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系统论述了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并发症、后遗症等方面的诊疗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儿童健康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哮喘、儿童性早熟、儿童流感病毒感染、儿童抽动症、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临床常见病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思路和临床实践作学术报告,为儿科常见病的治疗提供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范式。
感染与多学科交叉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以人工智能及其在中医药临床诊疗与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从流感感染机制不断认识到中西药主动防治的实践和思考、从生命间质流体和中药超组装体探索中医药机制研究、基于秀丽隐杆线虫肠漏症模型探讨中药治疗胃肠积热的作用机制等为主题展开报告,内容涉及计算科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并对中医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融合创新等。
青年学者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展示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发展中医药的坚定信念与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担当。
同期组织了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会议及党的工作小组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以“中医道术全人传承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讲党课。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