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25-10-19 14:14 来源: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10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年会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嘉兴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以及论文墙报和纺织测试仪器与科技成果展示区。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千名代表参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分别为大会致辞。

颁奖仪式上,宣布了2025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25纺织科学成就奖由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获得;东华大学研究员李召岭、东华大学教授斯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陶光明、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夏治刚、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庄旭品5人荣获2025纺织科技创新奖;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孙刚荣获Frontiers of Textile Science Award(纺织前沿科学奖);青岛大学教授刘云、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国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余厚咏荣获2025纺织青年科技奖。

学会还发布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条混过程模拟及纤维在纱条中分布的预测》等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博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基于细观统计特征的3D-BFRP参数化随机建模与力学性能验证》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等30篇论文入围第26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莱赛尔纤维环保染色机制》等15篇为入选论文。

年会主会场特邀5个主旨报告。孙瑞哲会长以“在创新融合中开启锦绣未来”为题展开分享;韩国工程院院士Cha Hyung Joon以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viain situ photocrosslinking of hydrogel microfibers(水凝胶微纤维原位光交联实现脑动脉瘤栓塞)”为题作报告;孙刚以“可持续性功能纺织品研究的探索”为题作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作题为“数字化、绿色化与功能化纺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授孟婥作题为“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和机织技术与装备及产业化应用”的主旨报告。

10月18日下午8个分会场同时开讲,围绕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智能健康纺织及可穿戴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前沿技术、安全防护用纺织装备及技术等议题展开交流。10月19日还有12个分会场,围绕纺织未来技术、纺织与材料交叉前沿科技、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纤维新材料与绿色数智加工技术、高科技服装、车用先进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纺织品工效学评测与应用、智能与绿色纺织、健康与能源纤维产业化智造技术、功能纤维与织物的多维度应用创新、织物电子与纺织智造等议题展开交流。同期举办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供稿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召开


10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年会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嘉兴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以及论文墙报和纺织测试仪器与科技成果展示区。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千名代表参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分别为大会致辞。

颁奖仪式上,宣布了2025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25纺织科学成就奖由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获得;东华大学研究员李召岭、东华大学教授斯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陶光明、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夏治刚、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庄旭品5人荣获2025纺织科技创新奖;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孙刚荣获Frontiers of Textile Science Award(纺织前沿科学奖);青岛大学教授刘云、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国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余厚咏荣获2025纺织青年科技奖。

学会还发布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条混过程模拟及纤维在纱条中分布的预测》等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博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基于细观统计特征的3D-BFRP参数化随机建模与力学性能验证》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等30篇论文入围第26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莱赛尔纤维环保染色机制》等15篇为入选论文。

年会主会场特邀5个主旨报告。孙瑞哲会长以“在创新融合中开启锦绣未来”为题展开分享;韩国工程院院士Cha Hyung Joon以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viain situ photocrosslinking of hydrogel microfibers(水凝胶微纤维原位光交联实现脑动脉瘤栓塞)”为题作报告;孙刚以“可持续性功能纺织品研究的探索”为题作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作题为“数字化、绿色化与功能化纺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授孟婥作题为“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和机织技术与装备及产业化应用”的主旨报告。

10月18日下午8个分会场同时开讲,围绕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智能健康纺织及可穿戴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前沿技术、安全防护用纺织装备及技术等议题展开交流。10月19日还有12个分会场,围绕纺织未来技术、纺织与材料交叉前沿科技、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纤维新材料与绿色数智加工技术、高科技服装、车用先进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纺织品工效学评测与应用、智能与绿色纺织、健康与能源纤维产业化智造技术、功能纤维与织物的多维度应用创新、织物电子与纺织智造等议题展开交流。同期举办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0-19 14:14

10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年会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嘉兴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以及论文墙报和纺织测试仪器与科技成果展示区。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千名代表参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分别为大会致辞。

颁奖仪式上,宣布了2025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25纺织科学成就奖由东华大学教授张清华获得;东华大学研究员李召岭、东华大学教授斯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陶光明、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夏治刚、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庄旭品5人荣获2025纺织科技创新奖;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孙刚荣获Frontiers of Textile Science Award(纺织前沿科学奖);青岛大学教授刘云、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国金、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余厚咏荣获2025纺织青年科技奖。

学会还发布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条混过程模拟及纤维在纱条中分布的预测》等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博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基于细观统计特征的3D-BFRP参数化随机建模与力学性能验证》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等30篇论文入围第26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莱赛尔纤维环保染色机制》等15篇为入选论文。

年会主会场特邀5个主旨报告。孙瑞哲会长以“在创新融合中开启锦绣未来”为题展开分享;韩国工程院院士Cha Hyung Joon以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viain situ photocrosslinking of hydrogel microfibers(水凝胶微纤维原位光交联实现脑动脉瘤栓塞)”为题作报告;孙刚以“可持续性功能纺织品研究的探索”为题作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作题为“数字化、绿色化与功能化纺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授孟婥作题为“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和机织技术与装备及产业化应用”的主旨报告。

10月18日下午8个分会场同时开讲,围绕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智能健康纺织及可穿戴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前沿技术、安全防护用纺织装备及技术等议题展开交流。10月19日还有12个分会场,围绕纺织未来技术、纺织与材料交叉前沿科技、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纤维新材料与绿色数智加工技术、高科技服装、车用先进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纺织品工效学评测与应用、智能与绿色纺织、健康与能源纤维产业化智造技术、功能纤维与织物的多维度应用创新、织物电子与纺织智造等议题展开交流。同期举办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