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9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长专题研修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自治区各盟市70多位中小学校长、科技副校长、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负责人参加研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和内蒙古科协副主席额尔德尼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研修活动邀请了多位国内科技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科学教育创新、跨学科协同、区域特色发展、科学教育特色区和特色校建设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监事长李晓亮紧密联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文件发布两年来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实际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运用权威、翔实的数据和典型案例,阐释和解读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实施主体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的主要着力点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介绍了有关科学教育的世界前沿趋势,并结合我国大力加强科学教育的政策背景,详细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导向下,包括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转型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呼和浩特分校执行校长夏焕春从推进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育人氛围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商红领认为——用AI技术赋能教育,不是寻求一道题的答案,而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使技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工具。
呼和浩特市回民教育局分管科学教育副局长兼回民区南马路小学集团校总校书记、校长石磊从借鉴全球先进经验到深耕教育资源,从宏观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一线实践,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本土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校长王建学,主张开放教育的理念,倡导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致力于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马强以案例的形式分享了“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预制菜”等多个议题,以跨学科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框架传递教育实践研究的经验,并建议各学校积极组建课题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研学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
在案例分析环节,来自区内的校长代表分享了本校在学校管理、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学校在应对教育教学挑战时的创新做法和有效策略。
研修活动还设置了科技体验活动,组织参训学员参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亲身体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现代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化对于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参训学员还集体观摩了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活动,了解全国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加强思想引领,研修活动特组织参训学员参加了大赛组委会举办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会,现场聆听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李劲松的专题讲座。
作为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举办地服务的一项举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内蒙古科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开展了科技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该行动面向全区教师、中小学校长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合的形式,全面发动与重点培养并重,分类分级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科技教育人才队伍。据悉,12月底前,专项行动还将在内蒙古全区陆续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骨干科学教师综合实践和高级科技辅导员内蒙行等活动,为学校和教师赋能,助力内蒙古科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供稿
8月16日至19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长专题研修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自治区各盟市70多位中小学校长、科技副校长、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负责人参加研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和内蒙古科协副主席额尔德尼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研修活动邀请了多位国内科技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科学教育创新、跨学科协同、区域特色发展、科学教育特色区和特色校建设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监事长李晓亮紧密联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文件发布两年来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实际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运用权威、翔实的数据和典型案例,阐释和解读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实施主体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的主要着力点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罗夫运介绍了有关科学教育的世界前沿趋势,并结合我国大力加强科学教育的政策背景,详细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导向下,包括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转型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呼和浩特分校执行校长夏焕春从推进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育人氛围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商红领认为——用AI技术赋能教育,不是寻求一道题的答案,而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使技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工具。
呼和浩特市回民教育局分管科学教育副局长兼回民区南马路小学集团校总校书记、校长石磊从借鉴全球先进经验到深耕教育资源,从宏观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一线实践,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本土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校长王建学,主张开放教育的理念,倡导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致力于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马强以案例的形式分享了“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预制菜”等多个议题,以跨学科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框架传递教育实践研究的经验,并建议各学校积极组建课题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研学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
在案例分析环节,来自区内的校长代表分享了本校在学校管理、特色办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学校在应对教育教学挑战时的创新做法和有效策略。
研修活动还设置了科技体验活动,组织参训学员参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亲身体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现代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化对于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参训学员还集体观摩了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活动,了解全国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加强思想引领,研修活动特组织参训学员参加了大赛组委会举办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会,现场聆听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李劲松的专题讲座。
作为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举办地服务的一项举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内蒙古科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开展了科技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该行动面向全区教师、中小学校长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合的形式,全面发动与重点培养并重,分类分级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科技教育人才队伍。据悉,12月底前,专项行动还将在内蒙古全区陆续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骨干科学教师综合实践和高级科技辅导员内蒙行等活动,为学校和教师赋能,助力内蒙古科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