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团委承办的“中医药文化科普进高校”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团泊湖中医药现代化论坛——“岐黄雏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平行论坛在天津举办。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以“共同研究者项目设计与实践”为核心,围绕科教融合实践,介绍了以舌象分析为例的“共同研究者”育人模式。并强调通过强化学生在真实科研任务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青年人才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京涛作“无奋斗 不青春——中医药防治肝病‘炎—癌’转变交叉创新探索”主旨报告,介绍其团队在慢性肝病机制解析和中医药干预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中医药在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领域的原创探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郭娟研作“中药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及应用实例”主旨报告,介绍中药合成生物学在活性成分合成、代谢通路工程化及工程菌株构建中的前沿突破,并以典型案例说明其在推动中药研发和产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价值。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项目、高水平论文成果及创新大赛金奖项目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呈现大学生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交叉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的成长与成果。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了解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与智能制造现状,学会于11月9日组织天津中医药大学100名研究生走进天士力医药集团开展参观学习。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
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团委承办的“中医药文化科普进高校”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团泊湖中医药现代化论坛——“岐黄雏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平行论坛在天津举办。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以“共同研究者项目设计与实践”为核心,围绕科教融合实践,介绍了以舌象分析为例的“共同研究者”育人模式。并强调通过强化学生在真实科研任务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青年人才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京涛作“无奋斗 不青春——中医药防治肝病‘炎—癌’转变交叉创新探索”主旨报告,介绍其团队在慢性肝病机制解析和中医药干预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中医药在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领域的原创探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郭娟研作“中药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及应用实例”主旨报告,介绍中药合成生物学在活性成分合成、代谢通路工程化及工程菌株构建中的前沿突破,并以典型案例说明其在推动中药研发和产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价值。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项目、高水平论文成果及创新大赛金奖项目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呈现大学生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交叉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的成长与成果。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了解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与智能制造现状,学会于11月9日组织天津中医药大学100名研究生走进天士力医药集团开展参观学习。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