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中国电子学会召开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

发布时间: 2025-11-21 11:07 来源: B-19 中国电子学会

11月18日,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及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及武汉市相关产业代表60余位参会,共同研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及急需制定的标准项目。

中国电子学会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版》总体架构及标准研制工作思路,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及应用五大部分,由学会牵头组织编写的《人形机器人 基础共性 智能化能力分级》等5项行业标准已经到送审阶段。近期,学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15项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领域标准项目。

参会代表围绕会议提出的15个标准项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本单位所在领域及行业需求提出新的研制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应加快术语定义、运动能力分级等基础共性标准,有效推动形成行业发展共识;应加快数据采集、多模态感知、接口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标准化工作,有效支撑上下游技术协同与产品互通。此外,操作能力、能源管理、数据模型、评测与质量管理等标准也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代表们希望通过统一数据采集、算法评测及基准测试方法,提升机器人跨平台适配能力和应用精度;针对应用场景,企业提出涵盖工业制造、安防巡检、物流分拣、家庭服务、康养辅助及灾害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建设规范需求。

中国电子学会总结指出,一是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要同时解决技术与产品层面,以及产业与市场层面的问题;二是下一阶段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议,结合行业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符合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向;三是急需研制的标准应具备行业普遍共识,真正对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学会将认真研究与会代表提出的标准项目建议,抓住重点落实,优先推进产业急需标准,把握时机、稳步推进、持续研制,为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会后,与会代表调研了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内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中国电子学会召开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


11月18日,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及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及武汉市相关产业代表60余位参会,共同研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及急需制定的标准项目。

中国电子学会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版》总体架构及标准研制工作思路,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及应用五大部分,由学会牵头组织编写的《人形机器人 基础共性 智能化能力分级》等5项行业标准已经到送审阶段。近期,学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15项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领域标准项目。

参会代表围绕会议提出的15个标准项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本单位所在领域及行业需求提出新的研制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应加快术语定义、运动能力分级等基础共性标准,有效推动形成行业发展共识;应加快数据采集、多模态感知、接口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标准化工作,有效支撑上下游技术协同与产品互通。此外,操作能力、能源管理、数据模型、评测与质量管理等标准也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代表们希望通过统一数据采集、算法评测及基准测试方法,提升机器人跨平台适配能力和应用精度;针对应用场景,企业提出涵盖工业制造、安防巡检、物流分拣、家庭服务、康养辅助及灾害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建设规范需求。

中国电子学会总结指出,一是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要同时解决技术与产品层面,以及产业与市场层面的问题;二是下一阶段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议,结合行业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符合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向;三是急需研制的标准应具备行业普遍共识,真正对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学会将认真研究与会代表提出的标准项目建议,抓住重点落实,优先推进产业急需标准,把握时机、稳步推进、持续研制,为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会后,与会代表调研了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内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中国电子学会召开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1-21 11:07

11月18日,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研讨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电子学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及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及武汉市相关产业代表60余位参会,共同研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及急需制定的标准项目。

中国电子学会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版》总体架构及标准研制工作思路,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及应用五大部分,由学会牵头组织编写的《人形机器人 基础共性 智能化能力分级》等5项行业标准已经到送审阶段。近期,学会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15项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领域标准项目。

参会代表围绕会议提出的15个标准项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本单位所在领域及行业需求提出新的研制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应加快术语定义、运动能力分级等基础共性标准,有效推动形成行业发展共识;应加快数据采集、多模态感知、接口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标准化工作,有效支撑上下游技术协同与产品互通。此外,操作能力、能源管理、数据模型、评测与质量管理等标准也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代表们希望通过统一数据采集、算法评测及基准测试方法,提升机器人跨平台适配能力和应用精度;针对应用场景,企业提出涵盖工业制造、安防巡检、物流分拣、家庭服务、康养辅助及灾害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建设规范需求。

中国电子学会总结指出,一是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要同时解决技术与产品层面,以及产业与市场层面的问题;二是下一阶段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议,结合行业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符合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向;三是急需研制的标准应具备行业普遍共识,真正对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学会将认真研究与会代表提出的标准项目建议,抓住重点落实,优先推进产业急需标准,把握时机、稳步推进、持续研制,为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会后,与会代表调研了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内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