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政府承办的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浙江乌镇举办。本届大赛主题为“科技少年 筑梦未来”,来自全国各地约2.5万余名选手齐聚乌镇,围绕三大领域20个赛道展开比拼,全面展现青少年利用信息技术在智能决策、传感技术、无人机运输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创新思维。
本届总决赛延续“开源、开放、公益、创新”的核心办赛理念,设置“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三大类共20个赛项,不仅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还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着重考验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能力,又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同时,大赛强化科普公益协同属性,加大对乡村和特殊教育领域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更多青少年受益,助力实现科普普惠。
大赛自1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国超过38万名青少年注册报名,参赛人数较上年同比激增近60%,约25000名选手进入决赛,较往年同期增长超过60%,这不仅展现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忱,更彰显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蓬勃生机。
十一年深耕不辍,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已成长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专业性与普及性的信息素养标杆赛事。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8月20日,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政府承办的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浙江乌镇举办。本届大赛主题为“科技少年 筑梦未来”,来自全国各地约2.5万余名选手齐聚乌镇,围绕三大领域20个赛道展开比拼,全面展现青少年利用信息技术在智能决策、传感技术、无人机运输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创新思维。
本届总决赛延续“开源、开放、公益、创新”的核心办赛理念,设置“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三大类共20个赛项,不仅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还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着重考验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能力,又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同时,大赛强化科普公益协同属性,加大对乡村和特殊教育领域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更多青少年受益,助力实现科普普惠。
大赛自1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国超过38万名青少年注册报名,参赛人数较上年同比激增近60%,约25000名选手进入决赛,较往年同期增长超过60%,这不仅展现了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忱,更彰显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蓬勃生机。
十一年深耕不辍,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已成长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专业性与普及性的信息素养标杆赛事。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