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杭州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1-04 15:59 来源: B-19 中国电子学会

10月24日至26日,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大会。同时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界近千名参会代表齐聚杭城。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部党委书记陈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在大会开幕式上,为“2025年度中国电子学会—腾讯博士生科研激励计划(混元大模型专项)”入选者颁发证书。

在主论坛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作“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强调原始创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作“计算、人工智能与三体计算星座”主旨报告,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范式、科学创新价值及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会还组织了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高峰对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北京大学教授谢冰、中国计量大学教授戴道锌、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孔令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郭小军作为对话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科研创新、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话题进行交流。

大会同期举办19场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智能体、雷达智能探测与成像、通感融合与智算协同、AI赋能先进制造、智算网络与感通算一体化、低空智能与安全、智能空天系统创新、太赫兹科学与技术、6G智能体通信与网络、超构表面及无线系统应用、后摩尔微纳电子器件、智能感知芯片与3D集成、脑机接口挑战与机遇、光量子芯片:技术与应用、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与创新、数据存储器件与系统。百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圆桌交流。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杭州举办


10月24日至26日,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大会。同时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界近千名参会代表齐聚杭城。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部党委书记陈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在大会开幕式上,为“2025年度中国电子学会—腾讯博士生科研激励计划(混元大模型专项)”入选者颁发证书。

在主论坛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作“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强调原始创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作“计算、人工智能与三体计算星座”主旨报告,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范式、科学创新价值及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会还组织了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高峰对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北京大学教授谢冰、中国计量大学教授戴道锌、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孔令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郭小军作为对话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科研创新、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话题进行交流。

大会同期举办19场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智能体、雷达智能探测与成像、通感融合与智算协同、AI赋能先进制造、智算网络与感通算一体化、低空智能与安全、智能空天系统创新、太赫兹科学与技术、6G智能体通信与网络、超构表面及无线系统应用、后摩尔微纳电子器件、智能感知芯片与3D集成、脑机接口挑战与机遇、光量子芯片:技术与应用、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与创新、数据存储器件与系统。百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圆桌交流。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杭州举办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1-04 15:59

10月24日至26日,第27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年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大会。同时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界近千名参会代表齐聚杭城。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部党委书记陈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在大会开幕式上,为“2025年度中国电子学会—腾讯博士生科研激励计划(混元大模型专项)”入选者颁发证书。

在主论坛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作“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强调原始创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作“计算、人工智能与三体计算星座”主旨报告,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范式、科学创新价值及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会还组织了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高峰对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北京大学教授谢冰、中国计量大学教授戴道锌、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孔令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郭小军作为对话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科研创新、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话题进行交流。

大会同期举办19场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智能体、雷达智能探测与成像、通感融合与智算协同、AI赋能先进制造、智算网络与感通算一体化、低空智能与安全、智能空天系统创新、太赫兹科学与技术、6G智能体通信与网络、超构表面及无线系统应用、后摩尔微纳电子器件、智能感知芯片与3D集成、脑机接口挑战与机遇、光量子芯片:技术与应用、海洋信息感知与通信、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与创新、数据存储器件与系统。百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圆桌交流。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