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年会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以“钩沉稽古 赓续华章”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致欢迎辞。
在主论坛环节,成都中医药大学柳长华基于“天回汉墓医简与经脉人像”,考证“犮石疗法”源于古代祓祭文化,揭秘“犮石疗法”与中医祭祀文化渊源。北京中医药大学陶晓华系统汇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知识元理论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中医古籍整理及专题文献研究”项目的创新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以“凝方向、筑平台、聚人才”为核心,分享了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战略路径。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刘凯然详细介绍团队发布的“吾与点”平台,实现多模态文献的智能结构化处理,该工具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机器可读的智能数据,提升人文研究的效率与精度。
本次会议共设置了“医史文化”“典策探骊”“医家医派”“青年论坛”四个分论坛。
会议期间,医史文献分会举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换届会议与党的工作小组换届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
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年会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以“钩沉稽古 赓续华章”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致欢迎辞。
在主论坛环节,成都中医药大学柳长华基于“天回汉墓医简与经脉人像”,考证“犮石疗法”源于古代祓祭文化,揭秘“犮石疗法”与中医祭祀文化渊源。北京中医药大学陶晓华系统汇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知识元理论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中医古籍整理及专题文献研究”项目的创新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以“凝方向、筑平台、聚人才”为核心,分享了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战略路径。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刘凯然详细介绍团队发布的“吾与点”平台,实现多模态文献的智能结构化处理,该工具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机器可读的智能数据,提升人文研究的效率与精度。
本次会议共设置了“医史文化”“典策探骊”“医家医派”“青年论坛”四个分论坛。
会议期间,医史文献分会举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换届会议与党的工作小组换届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