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年会在西安召开

发布时间: 2025-10-26 19:00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机构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AI赋能电波,电波连通你我”。

本次大会共收到稿件513篇,组织有1个主论坛、30个分会场、12个特别分会场、1个女科学工作者论坛、1个青托沙龙。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开幕式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任小龙,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欣宇,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吴健,大会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郭立新分别致辞。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振森,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郭兰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徐寄遥,北京大学教授夏明耀,浙江大学教授尹文言,中山大学教授黄海平等9位行业专家分享了电磁超材料领域新进展、麦克斯韦方程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应用、人工智能对电波传播与散射的机遇与挑战、电磁散射特性智能计算方法、空间环境全球监测体系、介电电磁特性地图、多物理场高性能计算方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进展、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等方向的最新突破与前瞻思考。

大会设立了12个特别专题论坛、特邀95个特别专题报告,主题涵盖但不限于:复杂低空电波环境认知与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与电磁科学双向赋能技术、射电天文用频防护前沿技术、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等。

大会设置的30个分会场,进行了68个特邀报告,127个口头报告,209个张贴报告,围绕电离层物理与探测、计算电磁学、天线与射频技术、电磁兼容、室内外传播信道特性等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召开了电波传播女科技工作者论坛和中国电子学会第44期“雷达智能成像与干扰对抗”主题青托沙龙。此外,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王一平先生是我国电波传播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先生学术成就和崇高品格的追思,更激励后来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持续推动学科发展。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年会在西安召开


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机构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AI赋能电波,电波连通你我”。

本次大会共收到稿件513篇,组织有1个主论坛、30个分会场、12个特别分会场、1个女科学工作者论坛、1个青托沙龙。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开幕式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任小龙,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欣宇,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吴健,大会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郭立新分别致辞。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振森,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郭兰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徐寄遥,北京大学教授夏明耀,浙江大学教授尹文言,中山大学教授黄海平等9位行业专家分享了电磁超材料领域新进展、麦克斯韦方程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应用、人工智能对电波传播与散射的机遇与挑战、电磁散射特性智能计算方法、空间环境全球监测体系、介电电磁特性地图、多物理场高性能计算方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进展、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等方向的最新突破与前瞻思考。

大会设立了12个特别专题论坛、特邀95个特别专题报告,主题涵盖但不限于:复杂低空电波环境认知与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与电磁科学双向赋能技术、射电天文用频防护前沿技术、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等。

大会设置的30个分会场,进行了68个特邀报告,127个口头报告,209个张贴报告,围绕电离层物理与探测、计算电磁学、天线与射频技术、电磁兼容、室内外传播信道特性等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召开了电波传播女科技工作者论坛和中国电子学会第44期“雷达智能成像与干扰对抗”主题青托沙龙。此外,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王一平先生是我国电波传播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先生学术成就和崇高品格的追思,更激励后来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持续推动学科发展。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年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0-26 19:00

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九届电波传播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机构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AI赋能电波,电波连通你我”。

本次大会共收到稿件513篇,组织有1个主论坛、30个分会场、12个特别分会场、1个女科学工作者论坛、1个青托沙龙。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开幕式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任小龙,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欣宇,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吴健,大会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郭立新分别致辞。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振森,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郭兰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徐寄遥,北京大学教授夏明耀,浙江大学教授尹文言,中山大学教授黄海平等9位行业专家分享了电磁超材料领域新进展、麦克斯韦方程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应用、人工智能对电波传播与散射的机遇与挑战、电磁散射特性智能计算方法、空间环境全球监测体系、介电电磁特性地图、多物理场高性能计算方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进展、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等方向的最新突破与前瞻思考。

大会设立了12个特别专题论坛、特邀95个特别专题报告,主题涵盖但不限于:复杂低空电波环境认知与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与电磁科学双向赋能技术、射电天文用频防护前沿技术、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等。

大会设置的30个分会场,进行了68个特邀报告,127个口头报告,209个张贴报告,围绕电离层物理与探测、计算电磁学、天线与射频技术、电磁兼容、室内外传播信道特性等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召开了电波传播女科技工作者论坛和中国电子学会第44期“雷达智能成像与干扰对抗”主题青托沙龙。此外,还举行了纪念王一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王一平先生是我国电波传播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先生学术成就和崇高品格的追思,更激励后来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持续推动学科发展。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