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正文

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乌鲁木齐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8-27 11:16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

8月20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作为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基地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讲堂以“党建引领、匠心传承、筑梦疆来"为主题,深度融合党建引领、科学知识传播与青年人才培育。以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学会行业引领效能。重点培育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青年人才,致力于将ASC青年建筑师讲堂打造成科技领域青年学术交流的标杆品牌平台。本次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超过13万人次。

中国建筑学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张松峰代表学会致辞。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新疆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左涛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 

院士寄语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王小东回顾了自身62年的新疆建筑设计生涯,坦言因热爱建筑专业,当年第一志愿赴疆,始终扎根这片土地,以打造优质建筑为傲,其主持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喀什古城改造、新疆博物馆等项目现在广受欢迎,是对他从事建筑事业的最大鼓舞和肯定。他指出当前建筑业面临转型挑战,时代对建筑师 “通才” 要求更高,需适应新需求、拥抱新科技。王小东院士寄语青年建筑师坚守匠心与理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艺作题为“人工自然”的演讲。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景泉作题为“在地生长——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的分享。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欣作题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设计思考--从绿色走向零碳”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马文帝以“时代命题,党建引领新疆建筑实践”作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丘建发作题为“跨学科视野下的设计创新思维探索--从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岛谈起”的演讲。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建工六院常务副院长黄瑫作题为“当江南遇上水——中联六院建筑实践回顾”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雪兆从“破界”破题,分享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在物理约束中“挤“出空间,让公共区域活起来、赋能教育。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塞尔江·哈力克以“基于生态、气候资源背景下新疆聚落人居空间营造与环境适应性探究”为题作演讲。 

沙龙环节,嘉宾们聚焦青年建筑师成长痛点,交流探讨“如何保持好奇心”“为创造力提供生长土壤”“平衡理想与现实” 等核心问题,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突破设计瓶颈、培育创新思维的经验,为青年建筑师在专业探索中坚守匠心、激发创意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用建议。

作为党建强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与会议代表走进新疆大学校史馆、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在红色足迹中溯源初心使命,在建筑肌理中感悟地域文化,在人文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建筑学会 供稿

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乌鲁木齐举行


8月20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作为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基地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讲堂以“党建引领、匠心传承、筑梦疆来"为主题,深度融合党建引领、科学知识传播与青年人才培育。以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学会行业引领效能。重点培育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青年人才,致力于将ASC青年建筑师讲堂打造成科技领域青年学术交流的标杆品牌平台。本次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超过13万人次。

中国建筑学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张松峰代表学会致辞。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新疆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左涛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 

院士寄语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王小东回顾了自身62年的新疆建筑设计生涯,坦言因热爱建筑专业,当年第一志愿赴疆,始终扎根这片土地,以打造优质建筑为傲,其主持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喀什古城改造、新疆博物馆等项目现在广受欢迎,是对他从事建筑事业的最大鼓舞和肯定。他指出当前建筑业面临转型挑战,时代对建筑师 “通才” 要求更高,需适应新需求、拥抱新科技。王小东院士寄语青年建筑师坚守匠心与理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艺作题为“人工自然”的演讲。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景泉作题为“在地生长——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的分享。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欣作题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设计思考--从绿色走向零碳”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马文帝以“时代命题,党建引领新疆建筑实践”作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丘建发作题为“跨学科视野下的设计创新思维探索--从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岛谈起”的演讲。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建工六院常务副院长黄瑫作题为“当江南遇上水——中联六院建筑实践回顾”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雪兆从“破界”破题,分享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在物理约束中“挤“出空间,让公共区域活起来、赋能教育。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塞尔江·哈力克以“基于生态、气候资源背景下新疆聚落人居空间营造与环境适应性探究”为题作演讲。 

沙龙环节,嘉宾们聚焦青年建筑师成长痛点,交流探讨“如何保持好奇心”“为创造力提供生长土壤”“平衡理想与现实” 等核心问题,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突破设计瓶颈、培育创新思维的经验,为青年建筑师在专业探索中坚守匠心、激发创意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用建议。

作为党建强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与会议代表走进新疆大学校史馆、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在红色足迹中溯源初心使命,在建筑肌理中感悟地域文化,在人文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建筑学会 供稿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乌鲁木齐举行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27 11:16

8月20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第三届ASC青年建筑师讲堂(乌鲁木齐站)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作为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基地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讲堂以“党建引领、匠心传承、筑梦疆来"为主题,深度融合党建引领、科学知识传播与青年人才培育。以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学会行业引领效能。重点培育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青年人才,致力于将ASC青年建筑师讲堂打造成科技领域青年学术交流的标杆品牌平台。本次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超过13万人次。

中国建筑学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张松峰代表学会致辞。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新疆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左涛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 

院士寄语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王小东回顾了自身62年的新疆建筑设计生涯,坦言因热爱建筑专业,当年第一志愿赴疆,始终扎根这片土地,以打造优质建筑为傲,其主持设计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喀什古城改造、新疆博物馆等项目现在广受欢迎,是对他从事建筑事业的最大鼓舞和肯定。他指出当前建筑业面临转型挑战,时代对建筑师 “通才” 要求更高,需适应新需求、拥抱新科技。王小东院士寄语青年建筑师坚守匠心与理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艺作题为“人工自然”的演讲。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景泉作题为“在地生长——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的分享。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欣作题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设计思考--从绿色走向零碳”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马文帝以“时代命题,党建引领新疆建筑实践”作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丘建发作题为“跨学科视野下的设计创新思维探索--从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岛谈起”的演讲。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建工六院常务副院长黄瑫作题为“当江南遇上水——中联六院建筑实践回顾”的分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雪兆从“破界”破题,分享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在物理约束中“挤“出空间,让公共区域活起来、赋能教育。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塞尔江·哈力克以“基于生态、气候资源背景下新疆聚落人居空间营造与环境适应性探究”为题作演讲。 

沙龙环节,嘉宾们聚焦青年建筑师成长痛点,交流探讨“如何保持好奇心”“为创造力提供生长土壤”“平衡理想与现实” 等核心问题,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突破设计瓶颈、培育创新思维的经验,为青年建筑师在专业探索中坚守匠心、激发创意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用建议。

作为党建强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与会议代表走进新疆大学校史馆、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在红色足迹中溯源初心使命,在建筑肌理中感悟地域文化,在人文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建筑学会 供稿